
① 烏拉蓋管理區(qū)烏蘭牧騎開展慰問演出。 孫曉潔 胡爾瓦 攝

② 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來到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哈拉嘎蘇木新高勒嘎查的黨員中心戶恩克巴雅爾家,在戶外為周邊牧民表演節(jié)目(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下基層演出。
來源:太仆寺旗烏蘭牧騎

④ 鑲黃旗烏蘭牧騎在鑲黃旗寶格達音高勒蘇木浩尼欽哈夏圖嘎查為牧民演奏馬頭琴。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來到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哈拉嘎蘇木新高勒嘎查的黨員中心戶恩克巴雅爾家,為周邊牧民表演舞蹈。
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精心排練節(jié)目。
來源: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
在廣袤草原上,意為“紅色嫩芽”的烏蘭牧騎用低沉的呼麥、優(yōu)美的獨舞、嘹亮的長調民歌為廣大群眾獻上一臺臺精彩的演出。迎著和煦的輕風,沐著溫暖的陽光,烏蘭牧騎一直奔走在為人民服務的路上……
近日,在蘇尼特左旗滿都拉圖鎮(zhèn)奈日木德勒嘎查,烏蘭牧騎的演出給錫林郭勒大草原帶來融融暖意。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送文藝下鄉(xiāng),演出現場歡聲如潮,歌聲、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使寂靜的草原煥發(fā)勃勃生機。
1957年,為了讓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牧區(qū)群眾在家門口欣賞高水平演出,內蒙古決定成立一批“裝備輕便、便于流動、水平專業(yè)”的烏蘭牧騎文化工作隊。當年的6月17日,第一支烏蘭牧騎隊伍在蘇尼特右旗成立,9名隊員帶著兩塊幕布、三盞煤油燈、五件樂器下鄉(xiāng)演出,舉著紅旗、甩著響鞭,為偏遠地區(qū)農牧民帶去歌聲。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chuàng)新,努力創(chuàng)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yōu)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激勵全盟14支烏蘭牧騎的隊員牢記使命、根植沃土,永遠為人民服務,永遠為人民放歌。
在新征程上,全盟各支烏蘭牧騎隊伍大力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認真履行新時代烏蘭牧騎職能,聚焦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
4月28日,東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來到額吉淖爾鎮(zhèn),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廣大干部群眾送去歡樂和文明。演出現場,烏蘭牧騎隊員靈動的舞步,勾勒出各民族人民與草原共生的和諧畫面;歌曲《迎賓之歌》旋律動人,飽含草原兒女的熱情,傳遞出以歌會友、共敘情誼的美好愿景;合唱《各族人民心連心》用質樸的旋律傳遞“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思想,凝聚起攜手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強大力量。額吉淖爾鎮(zhèn)洪格爾嘎查牧民烏云圖高興地說:“每次觀看烏蘭牧騎演出,都有新的收獲。這次新編排的節(jié)目加入了民族團結因素,讓人耳目一新。”在今年的“民族政策宣傳月”期間,東烏珠穆沁旗烏蘭牧騎還以小分隊的形式開展演出服務活動,以文藝的形式把“民族政策”傳遞到草原深處。
人民在哪里,舞臺就在哪里。烏蘭牧騎隊員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保持人民情懷,始終扎根基層,迎風雪、冒寒暑,長期奔走在鄉(xiāng)村田野、農家牧舍、廠礦街頭,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為廣大農牧民送去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謳歌偉大時代,讓這面不褪色的旗幟在祖國北疆高高飄揚,在新時代更加熠熠生輝。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盟認真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牧騎條例》,制定出臺一系列舉措,不斷創(chuàng)新烏蘭牧騎服務形式、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推動全盟烏蘭牧騎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新時代,新召喚,新使命。近年來,全盟各支烏蘭牧騎以“烏蘭牧騎+”的方式,組建“草原綜合服務輕騎隊”,將下鄉(xiāng)演出與科技、文化、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結對子、種文化”、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弘揚烏蘭牧騎精神,到人民中間去”基層綜合服務活動,把宣傳重心轉移到為農牧民提供致富信息、科技知識、法治服務上來,通過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好來寶、小戲小品等文藝節(jié)目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文藝理論輕騎兵、法治烏蘭牧騎、科普烏蘭牧騎、金融烏蘭牧騎相繼組建,烏蘭牧騎從過去單純的文藝演出已經拓展到經濟社會發(fā)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鄉(xiāng)村振興等各個方面,烏蘭牧騎已成為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宣講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示范隊”、為民惠民政策的“宣傳隊”、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藝隊”、“我?guī)湍?rdquo;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志愿服務隊”、最強黨支部建設的“標兵隊”。
5月11日,來自二連浩特市、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的3支烏蘭牧騎隊伍,帶著“紅色文藝輕騎兵”和草原兒女對航天事業(yè)的支持祝福來到北京航天城演出,為航天人送上一場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盛宴。走進北京航天城,不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與展示,更是對航天精神的崇高致敬。航天人們專注科研、探索宇宙,為國家航天事業(yè)默默付出;烏蘭牧騎扎根草原、傳遞文化,豐富著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雙方雖身處不同領域,但同樣堅守崗位、奉獻力量。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原創(chuàng)作品《蘇尼特布斯貴》的創(chuàng)作靈感正是源于蘇尼特草原上婦女們剪駝毛的真實勞動場景。在一次下鄉(xiāng)演出中,烏蘭牧騎舞蹈演員哈斯塔娜發(fā)現牧民婦女們將駝毛搓成線的場景很優(yōu)美,于是她留下來向牧民“拜師學藝”,用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蹲點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展現了勞動之美,更是得到了廣大牧民群眾的認可和喜愛。
烏蘭牧騎常年奔走在基層,活躍在生產生活第一線,基層群眾沸騰火熱的生活滋養(yǎng)了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為烏蘭牧騎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演出中最常見的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舞,還有贊揚勞動模范和批判懶漢的小品等,都是農牧民生產勞動場景的真實寫照。正因為這些作品“沾泥土”“帶露珠”,具有“草香味”,貼近農牧民生活,在老百姓的心中產生了共鳴,許多作品一經推出,便引起了熱烈反響。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017年以來,全盟各支烏蘭牧騎榮獲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最美奮斗者”先進集體,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全區(qū)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優(yōu)秀團隊,自治區(qū)五一勞動獎等幾十項榮譽。
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嫩芽”,這株“嫩芽”,經過68年的風雨洗禮,在黨的陽光照耀下,今天已長成參天大樹,結出累累碩果,深深扎根在遼闊的錫林郭勒草原上,也定將更加枝繁葉茂。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