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王浩澤安全順利出艙。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孟和朝魯 攝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安全順利出艙。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孟和朝魯 攝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宋令東安全順利出艙。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孟和朝魯 攝

神舟十九號飛船返回艙在額濟納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孟和朝魯 攝

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民警全力護航神舟十九號飛船返回艙著陸。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孟和朝魯 攝

航天員出艙后,要在醫(yī)監(jiān)醫(yī)保專用車里進行醫(yī)學檢查和休息調整。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孟和朝魯 攝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工作人員笑得很開心。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孟和朝魯 攝

額濟納東風著陸場迎接“神十九”乘組回家。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孟和朝魯 攝
4月30日12時54分左右,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東風著陸場東區(qū)的媒體待命點驟然沸騰,一抹紅白相間的傘花綻放在天際——神舟十九號飛船返回艙如約而至。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凝成一道弧線,從云端延伸至大地,見證著中國航天又一次壯麗的歸航。隨后媒體車隊迅速出發(fā),車輪碾過碎石的聲音與戈壁風聲交織,仿佛敲擊著返回艙落地倒計時的鼓點。
13時08分,神舟十九號飛船返回艙裹挾著灼熱的氣浪穩(wěn)穩(wěn)扎入戈壁灘的懷抱。艙體觸地的剎那,金色沙塵如巨浪般騰空而起,又在戈壁的疾風中迅速彌散。早已嚴陣以待的搜救分隊如同離弦之箭,直升機旋翼的呼嘯聲與越野車的引擎轟鳴,在戈壁上奏響生命接力的交響。
14時02分,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態(tài)良好,向現(xiàn)場人群揮手致意。這一刻,因氣象條件推遲返回的擔憂煙消云散,現(xiàn)場歡呼聲穿透戈壁風聲,回蕩在額濟納旗東風著陸場東區(qū)的上空。
這片承載歷史重量的土地,名叫額濟納旗東風鎮(zhèn)烏蘭淖爾嘎查。嘎查轄區(qū)面積56萬平方米,地處戈壁與沙漠地區(qū),截至目前,嘎查登記在冊人口94戶218人。這里的牧民世代與風沙共舞,卻始終以最質樸的方式守護著“神舟起落之地”的使命。當返回艙劃定的警戒線在集體草場上延展,牧民們早已默契地驅趕著羊群、駝群遠離核心區(qū),民兵巡邏隊的駱駝蹄印在沙丘上織成了無形的護網(wǎng)。
“額濟納旗是神舟起落的地方,但卻是第一次落在我們嘎查!親眼看見神舟十九號飛船返回艙降落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內心滿是震撼與自豪!今后我們將以載人航天精神為指引,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和嘎查的鄉(xiāng)村振興貢獻更多的力量!”額濟納旗東風鎮(zhèn)烏蘭淖爾嘎查兼職副書記黃濤在現(xiàn)場激動地說。
“在地面上看到開傘后,我們根據(jù)返回艙降落的線路,快速到達了落點。我們到現(xiàn)場的時候,直升機剛剛降落,就開始幫著一起拉警戒線了。”作為額濟納旗軍地聯(lián)合搜救力量摩托旅外圍搜救隊的一員,從神舟十二號開始,這已經(jīng)是陳峰第8次志愿參加載人飛船搜救回收任務了。“我們的任務主要是對空觀測,搜尋飛船返回艙的散落物,今天雖然風很大,但還是圓滿地完成了搜救任務。每次參與任務后,我們也都會及時總結經(jīng)驗,不斷改進我們搜救的速度和準確性。神舟飛船落到我們額濟納的土地上,我們都感到非常高興,額濟納的兒女會一直守護著祖國的航天事業(yè)!”陳峰堅定地說。
穿越黑障、劃過天際,神舟十九號的歸來,不僅是一次科技的勝利,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著陸點所在的額濟納旗,被譽為“神舟故里”,這里與中國航天的淵源可追溯至60多年前。1958年,為支持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建設,額濟納旗1400多戶牧民帶著牲畜,主動離開水草豐美的牧場,歷時12年三易旗府,最終扎根現(xiàn)達來呼布鎮(zhèn)。一位老牧民回憶:“那時每天都要不停地往前趕路,在草場長大的羊適應不了戈壁灘的石子,連蹄子都磨破了。長大后母親總會把我領到寶日烏拉舊址,祖國的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在我們的故鄉(xiāng),我們的這一生就是光榮的一生。”
“我家是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的,那里也有航天著陸場!如今能穿著警服參與到搜救回收任務,再次近距離看到航天員落到我工作的地方,我的心情非常激動!”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賽漢陶來邊境派出所民警趙亞麗說。從故鄉(xiāng)到他鄉(xiāng),從仰望到守護,這個出生在四子王旗著陸場邊的姑娘,曾在童年目睹神舟五號飛船搭載著中國首飛太空第一人楊利偉降落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她已身著藏藍警服,開始守護祖國西部的航天門戶。
當神舟十九號飛船返回艙的余溫逐漸消散,額濟納旗的土地再次歸于寂靜。在這里,春風吹綠的胡楊與發(fā)射塔架并肩而立,共同守護著中國的航天夢想。在這里,每粒砂石都銘記著飛天的軌跡,每陣風過皆傳遞著星辰的回響。
神舟歸航,既是終點,亦是起點。在內蒙古從西到東跨度2400公里的大地上,從中部的四子王旗著陸場到西部的額濟納東風著陸場,以及神舟起飛的東風航天城,在內蒙古的遼闊大地上,必將見證中國航天的更多奇跡!(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wǎng)記者 高慧 康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