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場減腰圍2至5厘米”“減重牙膏可有效抑制虛假食欲,讓你刷刷牙就能瘦”“用高科技儀器刺激穴位疏通經絡,40天瘦20斤不反彈”……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瘦身神器”層出不窮,一些商家通過制造身材焦慮、夸大宣傳、偽造科技概念等手段,打造一條條“深入人心”的宣傳標語,“俘虜”了不少人的金錢與健康。
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加班、熬夜、飲食不規(guī)律成為部分人的生活常態(tài),導致肥胖問題愈發(fā)凸顯。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人口超重率與肥胖率分別達到34.3%和16.4%,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開展“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初衷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然而這一舉措?yún)s被一些不良商家視為商機,在減肥市場設下重重陷阱。
商家制造身材焦慮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部分商家不惜重金雇傭“文案團隊”,借助社交平臺精準推送焦慮內容:虛構美好愿景,宣稱“瘦了就是人生贏家”;精心打造專家人設,用“6000字脫水干貨”對營銷軟文進行包裝。還有一些商家故意放大顧客身體部位,用“大媽背”“游泳圈”“麒麟臂”等字眼制造視覺沖擊,再配以極具刺激性的標語,讓消費者陷入“胖=失敗”的思維怪圈,進而為“速瘦”付出金錢與健康的雙重代價。
這些焦慮營銷行為通過貶損“胖”的形象,將“瘦即正義”的錯誤價值觀植入社會認知,給肥胖者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同時,這種行為還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比如,有的商家以“平臺期突破套餐”“鞏固期療程”等名義誘導消費者持續(xù)消費,巧妙規(guī)避醫(yī)療廣告監(jiān)管,以“個案效果因人而異”為借口,逃避廣告法中虛假宣傳的認定。
除了焦慮營銷,偽科學話術也是減肥陷阱的“殺手锏”。眾多機構借助“脫水療法”制造短期體重下降的假象,比如流行的“涂油甩脂”,實則是通過排汗使身體水分流失,一旦補水體重便會迅速反彈。還有一些商家推出“用電磁能量儀調節(jié)生物電場”“用智能纖體熱灸儀擊破燃燒分解脂肪”等所謂的減肥奇術,其實是用偽科學話術對普通熱敷、按摩項目進行包裝,誤導消費者為“黑科技”買單。
治理減肥市場亂象需多方協(xié)同發(fā)力。相關部門應加大監(jiān)管力度,提高行業(yè)準入門檻,規(guī)范商家的宣傳和經營行為,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予以嚴懲。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的辨別能力,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消費觀念,避免被商家的虛假宣傳所迷惑。消費者也應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快速減肥,用科學健康的方式管理好體重。
體重管理是一項關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行動。只有規(guī)避、填平上述陷阱,讓減肥市場回歸理性,體重管理才能落地生根,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