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央視新聞曝光了事故車輛虛假維修、惡意騙保亂象。浙江寧波張女士的車輛通過保險公司送修后,不僅沒有修好,后視鏡、車窗膜、門把手等處還新增了多處剮痕。她發(fā)現,自己的車在兩家修理廠之間來回輾轉5次,發(fā)票還是第三家修理廠開具的。幾經折騰,張女士通過訴訟、行政部門介入才解決了問題。
為車輛購買保險,目的就是在出現車損等情況時能夠省心省力。然而現實中,一些保險公司往往在營銷時說得天花亂墜,實際理賠時卻門檻重重,車主甚至可能陷入虛假維修、小病大修、惡意騙保等困局,不僅車輛隱患沒能消除,還可能增添新的麻煩。保險的本質應是保障,而不是算計。期待有關部門創(chuàng)新治理手段,以鮮明姿態(tài)傳遞打擊亂象的信號,讓車險回歸省心省力的初衷。(趙春青/圖 嘉湖/文)